之前我们做视频搬运,都是用软件批量采集+批量处理,播放量虽然能到几千,去重大概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,但是因为为了去过查重,所以搬运的视频质量,就不会太高,导致视频都不太爆,几千的播放,和几百万的大流量比,确实和没发一样。
所以后期我们想做个转变,抛弃矩阵号,从做一个精品搬运号入手,搬运优质内容,做深度伪原创,所以最近也在收集网络上的一些伪原创去重技巧,有一些心得,欢迎大家交流。
视频平台的判定查重的依据?
首先排除MD5,还在拿MD5说事的,不是蠢就是坏。
视频我们下下来,只要稍微动一下,MD5值就不一样了,最早期视频平台为了对付低级的同平台视频搬运,可能会有这种说法,现在AI发展到何种地步,图像和视频识别技术早就突飞猛进了,MD5的说法就和清朝的辫子一样,过时了。
那么是视频的关键帧吗?
有个古早的说法是,视频会按照固定比例截取关键帧,利用关键帧去和视频库里相似的关键帧去比对,由此延伸出来的做法有:加速、减速、抽帧、掐头去尾等,在视频的时长上做一些文章,相当于调整了比例,截取到与原视频不一样的帧,这个方法,基本也已经失效了。
现在我比较认可的说法有两种:
一种是随机截取关键帧,但是不是和视频库里固定节点的帧比对,而是和相似视频的所有帧比对,这也是一些影视原创号,经常会被判定抄袭的原因,因为他们的影视画面在抖音或者快手的视频库里,存在很多次了。
另外一种说法是,AI识别物体,比如人脸,某某物体,识别出这个物体以后再去和数据库里出现该物体的视频比对,如果重复率高,那也会判定成搬运。我是比较认同这个说法的,今年我们在接触AI绘画和AI识图,AI完全有能力可以做到这一点。
针对以上的两种说法,就可以去定制我们的剪辑思路了:
首先我们要打乱视频原来的像素点:
1、对原视频就行分辨率和帧率的调整(改变原有的像素结构)。
2、改变视频的颜色,利用剪映或者RR里的颜色调节工具,利用HSL和曲线对视频做一个简单的像素处理,改变一些色彩信息,理解视频是一些像素点构成的,改变了颜色信息,就是更改了部分像素点。
3、插入关键帧,错开像素点之间的间距,视频平台不会完整地截取视频所有的像素,他们会随机抽取一些像素块,根据像素块之间的间距,确定视频的特性,我们可以在视频的开头和结尾,打上关键帧,做一个小幅的缩放和移动。
针对AI人脸识别,目前我没有太好的办法,尽量搬运一些戴口罩、或者特征不是太明显的视频吧。
深度剪辑技巧:
以上的步骤大概能过80%的查重,但是我们在搬运过程中,发现一些人搬过很多次的视频,还是过不了。所以我们又再研究了一些深度剪辑的技巧,我这里简单介绍一下,毕竟是很多人吃饭的玩意:
1、增加一个开场和片尾动画,更大幅度的修改视频结构和时长。
2、对视频进行降噪+画质提升+防抖,修改像素的一环,但是主要还是为了提高视频质量。
3、对视频就行截取,混剪,对不同一片段采用缩放+移动的关键帧,并在不同片段间增加转场
4、灵活运用镜像和音乐,可以用自己的bGM,完整修改原来的视频结构,注意卡点。
5、增加一个全场的视频滤镜,最好有一定的畸变,原来还是一样,打乱原先的像素点分布。
6、采用干扰性比较强但是对视频观感影响不大的画中画。
7、视频里增加文案,即可引导互动,又能影响视频布局。
因为我们做的美女类的搬运,场景比较单一,时长也很短,所以用这套方法也够用了,如果是做短剧搬运、影视搬运,或者中长视频的,需要更复杂的去重技巧,这个我没有涉猎了,有啥好的去重方法的,可以一起来交流。